伟时电子(605218):2024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募集说明书(注册稿)
原标题:伟时电子:2024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募集说明书(注册稿) 证券代码:605218 证券简称:伟时电子 伟时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Ways Electron Co.,Ltd. (江苏省昆山开发区精密机械产业园云雀路 299号) 2024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 募集说明书 (注册稿) 保荐人(主承销商) 声 明 本公司及全体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承诺募集说明书及其他信息披露资料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对其真实性、准确性及完整性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公司负责人、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保证募集说明书中财务会计资料真实、完整。 中国证监会、交易所对本次发行所作的任何决定或意见,均不表明其对申请文件及所披露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作出保证,也不表明其对发行人的盈利能力、投资价值或者对投资者的收益作出实质性判断或保证。任何与之相反的声明均属虚假不实陈述。 根据《证券法》的规定,证券依法发行后,发行人经营与收益的变化,由发行人自行负责。投资者自主判断发行人的投资价值,自主作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证券依法发行后因发行人经营与收益变化或者证券价格变动引致的投资风险。 重大事项提示 本公司提请投资者仔细阅读本募集说明书“第六节 与本次发行相关的风险因素”章节,并特别注意以下风险: 一、业绩大幅下滑的风险 报告期各期,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 135,873.46万元、156,777.10万元、202,734.76万元以及 97,664.42万元;净利润分别为 9,614.41万元、11,800.47万元、5,598.41万元以及 1,948.08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 8,775.23万元、8,688.90万元、4,653.13万元以及1,094.19万元。 2024年,虽然公司营业收入实现较快增长,但受客户结构调整、市场竞争加剧等影响,公司本期毛利率水平明显下降,进而导致 2024年公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出现较大程度下滑;2025年 1-6月,营业收入同比上升、毛利率企稳,但毛利额的增长未能充分抵消期间费用的增长,导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较同期有所下滑。若未来影响公司业绩的因素无法得到改善,则公司经营业绩将存在大幅下滑的风险。 二、国际贸易摩擦的风险 近年来,国际形势日益复杂,地缘政治矛盾加剧,尤其是 2025年以来,美国政府相继公布了一系列加征关税计划和措施,其中与发行人相关的主要系向进口汽车加征关税,同时中国政府发布了对美国原产地产品进口加征关税等反制措施。 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中境外收入(含境内外销收入)分别为 122,157.76万元、124,310.74万元、144,395.04万元和69,631.79万元,占公司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 89.91%、79.29%、71.22%和71.30%。公司主要境外销售区域是日本、越南、中国台湾、菲律宾等,未向美国直接销售,当前加征关税及贸易摩擦未对公司经营造成显著的直接影响。但公司车载类产品终端应用于诸多全球知名汽车品牌,可能存在将产品最终销往美国地区的情形,若美国加征关税比例继续提高或贸易摩擦程度加剧,则可能影响终端市场的汽车消费需求,并进而向上游传导至公司层面,对公司的经营及业绩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发行人进口原材料原产地主要包括中国、日本、越南和中国台湾等地,仅存在少量原材料原产地为美国,当前我国的关税反制措施未对公司采购造成显著影响。但若全球贸易摩擦持续升级、范围持续扩大,则采购成本可能因此大幅增加或出现原材料供应受限的情况,进而可能对公司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三、行业竞争加剧及下游需求不足的风险 公司核心产品为背光显示模组,目前主要应用在汽车领域,公司生产规模、产品性能、技术水平在同行业中处于较高水平,在竞争中处于相对有利地位。受其他新型显示技术逐步在消费电子领域推广的影响,消费电子背光显示模组生产厂家受到的冲击较大,普遍具有开拓新的应用领域的压力,未来该技术竞争压力可能切入车载背光领域,行业竞争有可能进一步加剧。 另一方面,虽然新能源汽车的带动及汽车智能化发展为公司业绩提供了支撑。 但如果未来全球经济出现经济增速放缓、甚至衰退的情况,汽车智能化带来的大屏化、多屏化趋势不及预期,则车载显示市场需求量可能下降,下游行业的需求不足将导致公司主营业务无法保持持续增长,从而导致公司经营业绩增速下降甚至经营业绩下滑。 四、毛利率下滑的风险 报告期各期,公司综合毛利率分别为 18.35%、17.85%、12.65%和 12.76%,2022年至2024年度呈下降趋势且 2024年下降幅度加大,2025年半年度毛利率企稳。近年来,公司深耕原有日系客户的基础上,大力拓展与天马集团、LG集团等国内外优质客户的业务合作,但一方面受到下游汽车行业终端竞争压力向上游传导的影响,另一方面公司主动采用竞争性定价策略提升市场份额,使得公司毛利率出现了较大程度的下滑。 若未来下游价格压力持续上升、产品盈利空间无法得到改善,则公司将面临毛利率继续下滑进而导致经营业绩进一步大幅下滑的风险。 五、本次募投项目效益不达预期的风险 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产品包括轻量化结构件以及背光显示模组,其中,背光显示模组产品聚焦于 Mini-LED及超大尺寸等,预计项目达产后毛利率 23.56%。 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已经公司充分论证,但该论证是基于当前国家产业政策、行业发展趋势、市场环境、技术水平、客户需求等因素做出的。然而,受终端市场竞争程度上升、客户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2024年度公司毛利率由 2023年度的 17.85%下滑至 12.65%,背光显示模组毛利率相应由 17.59%下降至 11.31%,尽管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产品相较于公司当前整体产品结构具有相对较高的附加值,但若本次募投项目产品相关的汽车轻量化、新型显示技术渗透率及发展趋势不及预期,抑或下游市场需求、产品成本等要素发生显著不利变化,仍有可能使本次募投项目在实施后面临效益不达预期风险。 六、本次发行摊薄即期回报的风险 本次募集资金到位后,由于本次发行后公司总股本和净资产将会相应增加,募集资金投资项目体现经营效益需一定的时间,在总股本和净资产均增加的情况下,每股收益和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可能出现一定幅度的下降。因此,股东即期回报存在被摊薄的风险。 目 录 声 明............................................................................................................................ 1 重大事项提示 ............................................................................................................... 2 一、业绩大幅下滑的风险 .................................................................................... 2 二、国际贸易摩擦的风险 .................................................................................... 2 三、行业竞争加剧及下游需求不足的风险 ........................................................ 3 四、毛利率下滑的风险 ........................................................................................ 3 五、本次募投项目效益不达预期的风险 ............................................................ 3 六、本次发行摊薄即期回报的风险 .................................................................... 4 目 录.............................................................................................................................. 5 释 义.............................................................................................................................. 8 一、一般释义 ........................................................................................................ 8 二、专业术语释义 ................................................................................................ 9 第一节 发行人基本情况 ........................................................................................... 10 一、发行人概况 .................................................................................................. 10 二、股权结构、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情况 .................................................. 11 三、所处行业的主要特点 .................................................................................. 12 四、所处行业的竞争情况 .................................................................................. 32 五、主要业务模式、产品及服务的主要内容 .................................................. 38 六、现有业务发展安排及未来发展战略 .......................................................... 42 七、截至最近一期末,不存在金额较大的财务性投资的基本情况 .............. 42 八、违法行为、资本市场失信惩戒相关信息 .................................................. 45 九、同业竞争情况 .............................................................................................. 45 十、境外生产经营和拥有资产情况 .................................................................. 46 十一、公司2025年半年度业绩变动情况的说明 ............................................ 48 第二节 本次证券发行概要 ....................................................................................... 55 一、本次发行的背景和目的 .............................................................................. 55 二、发行对象及与发行人的关系 ...................................................................... 57 三、发行证券的价格或定价方式、发行数量、限售期 .................................. 57 四、募集资金金额及投向 .................................................................................. 59 五、本次发行是否构成关联交易 ...................................................................... 60 六、本次发行是否导致公司控制权发生变化 .................................................. 60 七、本次发行方案取得有关主管部门批准的情况以及尚需呈报批准的程序 .............................................................................................................................. 60 八、本次发行满足《注册管理办法》第十一条相关规定的情况 .................. 60 九、本次发行符合“理性融资、合理确定融资规模”的依据 ...................... 61 第三节 董事会关于本次募集资金使用的可行性分析 ........................................... 62 一、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概况 ...................................................................... 62 二、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与现有业务的关系 .............................................. 62 三、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具体情况 .......................................................... 62 四、本次募集资金用于研发投入的情况 .......................................................... 70 五、本次发行对公司经营管理和财务状况的影响 .......................................... 70 六、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结论 .......................................................... 71 第四节 董事会关于本次发行对公司影响的讨论与分析 ....................................... 72 一、本次发行完成后,上市公司业务与资产、公司章程、股东结构、高管和业务结构的变动情况 .......................................................................................... 72 二、本次发行完成后,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盈利能力及现金流量的变动情况 .............................................................................................................................. 73 三、本次发行完成后,上市公司与发行对象及发行对象的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从事的业务存在同业竞争或潜在同业竞争的情况 .................................. 73 四、本次发行完成后,上市公司资金、资产被控股股东及其关联人占用,或上市公司为控股股东及其关联人提供担保的情形 .......................................... 74 五、本次发行完成后,上市公司与发行对象及发行对象的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可能存在的关联交易的情况说明 .............................................................. 74 第五节 前次募集资金的使用情况 ........................................................................... 75 一、前次募集资金情况 ...................................................................................... 75 二、前次募集资金的实际使用情况说明 .......................................................... 76 三、前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现效益情况说明 .............................................. 82 四、前次发行涉及以资产认购股份的资产运行情况说明 .............................. 84 五、前次募集资金实际使用情况与已公开披露信息对照情况说明 .............. 84 六、会计师事务所对前次募集资金运用所出具的专项报告结论 .................. 84 第六节 与本次发行相关的风险因素 ....................................................................... 85 一、经营风险 ...................................................................................................... 85 二、财务风险 ...................................................................................................... 85 三、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相关的风险 .................................................................. 86 四、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项目相关风险 .......................................................... 87 第七节 与本次发行相关的声明 ............................................................................... 89 一、发行人及全体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声明 ...................................... 89 二、发行人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声明 .......................................................... 94 三、保荐人(主承销商)声明 .......................................................................... 95 四、发行人律师声明 .......................................................................................... 98 五、会计师事务所声明 ...................................................................................... 99 六、董事会声明 ................................................................................................ 100 释 义 在本募集说明书中,除非文中特别指明,下列词语具有以下含义: 一、一般释义
第一节 发行人基本情况 一、发行人概况 (一)基本信息
公司主要从事背光显示模组、液晶显示模组、智能显示组件等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形成了以车载显示产品为核心,数码相机、VR、游戏机等消费电子显示产品共同发展的多元化布局。此外,公司还研发、生产、销售橡胶件、五金件等产品。 公司是全球车载背光显示模组领域领先企业之一,通过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不断加深的一体化生产能力,持续打造技术领先、质量过硬、服务周全的优质产品,与天马、JDI、夏普、LGD、伟世通、华星光电等全球知名液晶显示器生产商及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终端主要应用于全球知名整车厂商及新能源汽车品牌。 二、股权结构、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情况 (一)股权结构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前十大股东持股情况如下: 单位:股、%
(二)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情况 截至本募集说明书签署日,渡边庸一直接持有公司 52.53%的股份,为公司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渡边庸一先生,1950年 2月出生,日本国籍,无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永久居留权,护照号码为 TT400****,住所为日本山梨县都留市****。 报告期内,公司的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未发生变化。 三、所处行业的主要特点 (一)行业管理体制及产业政策 1、行业管理体制 (1)公司所处行业 公司主要从事背光显示模组、液晶显示模组、智能显示组件等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依证监会相关行业分类,公司所属行业:“C397-电子器件制造业”中的“C3974-显示器件制造”。公司按“电子器件制造业”行业相关要求履行信息披露。 (2)行业主管部门 我国背光显示模组行业的主管单位为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全国和地方均有相关行业协会作为行业自律组织。背光显示模组行业企业可根据其主导产品和发展方向分别参加不同的行业协会。 国家发改委主要负责制定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指导行业结构调整等工作。工信部主要负责制定并组织实施行业规划和产业政策;推动重大技术装备发展和自主创新,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优化升级,起草相关法律法规草案,制定规章;监测行业日常运行;指导行业质量管理等工作。 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是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下属的专业性行业分会,是中国显示行业的国家级行业协会,其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作为业务指导单位,会员基本涵盖中国液晶显示行业内的主流企业,主要包括大、中型显示器件制造厂商,主、辅材料制造厂商、专用设备制造厂商等。协会以促进发展、规范行业、加强交流为主旨,为政府部门提供建议。其主要职能包括协助政府制定液晶显示行业的发展规划和行业管理,帮助入会企业享受政府对液晶显示行业的政策支持;积极组织各种大型活动,协助会员企业开拓国际国内市场,开展全国行业调查,召开专业会议,评估行业项目,推动液晶显示行业的发展等。 2、行业的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公司所处行业为液晶显示行业下的重要细分行业。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液晶显示行业的发展,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及政策文件,提出了大力支持产业发展、提升和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具体政策措施,为液晶显示行业和背光显示模组行业的发展建立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具体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如下:
1、行业发展概况 目前,全球显示器行业已经进入“平板化”阶段。随着显示技术的持续发展及下游市场对显示屏需求的多样化,整个平板显示行业呈现快速成长、传统技术和新技术并存的趋势。平板显示行业主要存在两大技术路线,LCD(液晶显示器/液晶显示技术,Liquid Crystal Display,非自发光)和 OLED(有机发光半导体,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自发光)。与 LCD显示相比,虽然目前 OLED显示技术发展较快,但 OLED技术在部分应用领域相较于 LCD技术应用尚未成熟,对低于 LCD,故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间内,LCD仍是目前平板显示技术中发展最成熟、应用最广泛的技术。 目前,LCD主要应用于车载电子、显示器、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领域。LCD为非发光性显示装置,由后端背光显示模组(提供光源)及前端液晶显示面板(呈现画面)组成。因液晶显示面板本身不发光,需在其背面加一个发光源才能达到显示效果,所以背光显示模组是为液晶显示面板供应亮度充足、分布均匀光源的组件。背光显示模组直接影响 LCD的亮度、均匀度、视角、画面品质等核心参数,是 LCD必备的关键配套组件。 LCD从技术演进上看,可分为 TN(扭曲向列型液晶)、STN(超扭曲向列型液晶)、VA(垂直向列型液晶)、TFT(薄膜晶体管液晶),其中 TFT-LCD技术成熟,成本较低,应用范围广泛,在 LCD技术及平板显示技术中占据绝对优势。
图:液晶显示产业链 (1)液晶显示发展概述 液晶显示技术的材料基础和应用研究起源于美国,但日本在 1970年代初最早实现了液晶显示技术的低成本量产应用,至 1995年前后,日本曾占有全球超九成的市场份额。90年代中期,韩国在政府大力扶植及三星、LG等企业大规模投资下,液晶显示行业获得高速发展,至 1999年,韩国三星和 LG位列全球液晶显示面板出货量前两位。 1998年前后,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日本逐步将液晶显示产业链向中国台湾转移,在中国台湾“两兆双星”计划的支持下,中国台湾的液晶显示面板出货量迅速飙升,至 2009年,中国台湾液晶显示面板出货量已占全球总出货量的40%以上,成为全球重要的液晶显示面板生产基地之一,与日本、韩国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近年来,中国大陆液晶显示产业在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等政策的大力支持下飞速发展,京东方、天马、华星光电等大陆企业陆续增建液晶显示面板产线,并陆续跃升为行业领军企业。除我国本土企业迅速发展外,在全球制造业分工和我国改革开放的背景下,境外资本如三星、LGD、友达等优秀企业在我国投资建厂的浪潮也对我国液晶显示行业的技术转移产生了积极作用。目前,我国液晶显示行业正在经历产能扩张、出货增加以及技术提升阶段。随着国际面板大快速提升。 根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新型显示产业发展现状与趋 势洞察》报告显示,中国大陆显示产业在过去十多年内,规模持续增长,2012 年至 2021年,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 25.8%,2022年中国大陆企业显示面板年产 能达到 2亿平方米,占全球的 60%左右。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年 中国新型显示行业市场前景预测研究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新型显示全产业 链市场规模约为 6,600亿元,占全球市场规模的 50%左右。 (2)背光显示模组行业概述 背光显示模组是液晶显示器的重要组件之一,提供液晶显示器背面光源组件, 一般由背光光源、多层背光材料及支撑框架组成。背光显示模组与液晶显示屏共 同构成了液晶显示模组的主要组成部分。 背光显示模组的基本构成主要包括胶类、光学部件、FPC与 LED组件、灯 板、压铸件等。液晶显示模组中的背光显示模组大致构成如下图所示: 背光显示模组行业的发展与液晶显示行业的发展密切相关。随着我国成为全球液晶显示行业发展的重点地区,特别是在全球液晶显示面板的生产向我国大陆转移的背景下,液晶显示面板生产厂商出于对关键组件需求的增长以及降低成本的压力,均倾向于就近选择配套背光显示模组厂商。由于我国具备劳动力相对优势,一些具备较强实力的境外背光显示模组厂商也在我国大陆投资设厂,如中国台湾的瑞仪光电、韩国 E-LITECOM公司和日本美蓓亚等。受此趋势的带动,我国大陆本土企业也抓住机遇涉足背光显示模组的研发和生产。与我国液晶显示面板产业分布相适应,以韩资、日资和台资为主的外资大尺寸背光显示模组生产厂商主要分布在华东地区;以生产中小尺寸背光显示模组为主的我国本土背光显示模组厂商则主要分布在华南珠三角地区。同时,在我国大陆面板生产线密集投放的背景下,我国华北和华中地区也陆续建设了较多面板生产线。 随着设计技术的提升、生产经验的积累和品质的日益增长,以及中小尺寸液晶显示终端应用产品的极大丰富化,我国本土背光显示模组产业近年来获得了长足的进步,背光显示模组也成为了液晶显示行业产业链中实现我国本土化最快的关键组件之一。 (3)背光显示模组行业的市场容量 背光显示模组行业的市场空间与液晶显示行业密切相关。背光显示模组是液晶显示模组最核心的组件,在各类液晶显示面板应用中,如笔记本液晶显示屏、液晶电脑显示屏、液晶电视显示屏等,背光显示模组的成本在液晶显示面板总成 本中的占比均最高,其中大屏液晶电视的背光显示模组成本占比接近 50%。 受益于下游电视、显示器、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手机等消费类电子产品以及车载、工控、医疗等下游需求的推动,近年来全球显示面板产业稳定发展,其中 LCD系显示面板领域内的主流产品,广泛覆盖电视、显示器、电脑、手机及商用显示屏等各类显示领域,占据全球显示面板近 90%的产量。 图:全球 LCD/OLED显示面板产量(单位:百万平方米) 2021 2022 2023 2024E 2025E 2026E 2027E 2028E LCD OLED 数据来源:头豹研究院 2、下游应用行业市场需求情况与发展趋势 公司聚焦车载背光显示模组主营业务发展,进一步拓展消费民生领域业务,形成了以车载显示产品为核心,数码相机、VR、游戏机等消费电子显示产品共同发展的多元化布局。 (1)车载显示领域市场情况 受世界经济周期性波动影响,全球汽车产销量自 2018年开始出现下滑。2021年、2022年,全球汽车市场产销量较上年均有所回升;2023年,全球汽车产销量较上年分别同比增长 10.18%、11.89%,增速相对较快。 图:全球汽车总产销量(单位:万辆) 图:全球新能源车销量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2024 2030E …… 销量(万辆) 数据来源:EVTank 在汽车行业“电气化、轻量化、智能化”的核心驱动下,全球的汽车电子规模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根据 Fortune Business Insights数据,2023年全球汽车电子规模达到 2,596.3亿美元,未来几年,随着汽车产业技术升级趋势,全球的汽车电子规模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预计 2032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达 4,251.9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速 5.6%。 作为汽车电子的重要组成部分,车载显示市场也迎来了自身发展的新浪潮,目前,车载显示行业逐步向大屏化、高清化、分屏化和个性化方向发展,中控屏、双联屏、车载娱乐屏等新产品的市场份额不断提升;同时,根据头豹研究院数据,2019年中国汽车单车屏幕数量为1.75块,而根据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2024年 1-6月该数据已提升至 2.03块。按 Global Market Insights预计,2032年全球车载显示领域市场规模将达到 35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2,450亿元,2024年至 2032年复合增速保持 10%。 图:全球车载显示市场规模(亿元人民币)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 2032 数据来源:智研咨询、Global Market Insights (2)消费电子领域市场情况 ①智能手持终端 消费级手持终端通常指手机和平板电脑,智能手机方面,根据 IDC公布的数据,2016年后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快速饱和,由增量市场转变为存量替换市场,年出货量呈小幅度下降趋势。2021年前后,因消费电子类产品的更换周期为 2-3年,市场迎来“换新潮”,叠加新世代 5G机型的量产,当年出货量高达 13.52亿台,年增长 4.53%。2022年受全球经济形势波动的影响,全球出货量下滑至12.02亿台。2023年由于市场复苏速度慢于预期,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同比减少 3.16%至 11.64亿台。2024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有所恢复,全球出货量同比增长率达到 5.07%。根据 IDC的追踪报告,2025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预计将同比增长 2.3%,达到 12.6亿部。 图: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单位:百万台) 1,600 1,400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2024 数据来源:wind 平板电脑方面,根据 Wind数据,全球平板电脑市场自 2014年达到最高点后,年出货量出现下降,2019年开始,线上教育、医疗和办公等领域的需求大幅增加,极大地推动了平板电脑市场的需求增长,消费级平板电脑出现供不应求的市场现象,2021年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达到近年来峰值,2022年、2023年阶段性回落。2024年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较 2023年有所回升,同比增长 14.73%。 图: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单位:百万台) 虚拟现实(VR)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前沿方向,也是数字经济中的重要领域,对人类的生活方式将产生深远影响。VR技术是一种创新的人机交互方式,通过计算机系统和传感器技术生成三维环境,调动使用者的各种感官,例如通过VR眼镜或 VR头盔。目前,VR的应用已不仅局限于娱乐产业(特别是电子游戏),还扩展到教育(如医疗或军事训练)和商业(如虚拟会议)等领域。 2020年,随着 Facebook发布 Meta Quest2一体机,VR产业的大众化时代随之开启。根据维深信息 wellsenn XR的调研和跟踪统计,2024年二季度全球 VR销量为 135万台,预计 2024年全球实现 797万台销量规模,较 2023年增长 6%,2024年 VR市场重回正增长轨道。 图:全球 VR年度销量(单位:万台) 3,500 140% 120% 3,000 100% 2,500 80% 2,000 60% 40% 1,500 20% 1,000 0% 500 -20% 0 -40%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2024E 2025E 2026E 2027E数量 增长率 数据来源:wellsenn XR ④数码相机 随着液晶显示器、高分辨率传感器、先进光学系统和人工智能算法等技术的发展,近年来数码相机显著提升了拍摄质量,不断优化用户体验,满足了更多细分市场的个性化需求。2025年 3月,CIPA(日本国际相机影像器材工业协会)公布数码相机行业数据,2022年至 2024年,全球数码相机出货量分别为 801.16万台、772.05万台和 849.02万台,其中 2024年全球数码相机出货量同比增长9.97%。 图:全球数码相机出货量及出货金额 2020 2021 2022 2023 2024 数据来源:CIPA 3、行业发展趋势 近年来,平板显示行业技术的变革及下游行业新态势的出现引领了背光显示模组行业在技术、市场及产品结构上的趋势。Mini-LED背光显示屏有望成为高端显示市场的最佳选择方案;车载背光显示模组市场规模在汽车智能化进程带动下得到快速提升;大屏化、轻量化已成为下游显示屏市场消费趋势;下游客户定制化需求更加突出。 (1)Mini-LED成为显示领域发展新方向 平板显示技术在 TFT-LCD、OLED的基础上,得到较快发展,AMOLED、Mini-LED、Micro-LED等新技术相继出现。其中,Mini-LED芯片大小在 50μm到 200μm之间,可作为 LCD背光、直显,Mini-LED背光技术在不改变传统 LCD的后端背光显示模组(提供光源)+前端液晶显示(显示画面)的显示结构的前提下,通过减小背光晶片尺寸与缩短晶片间距等方式提高对比度、亮度、色彩还原等效果。Mini-LED背光显示屏凭借“薄膜化、微小化、分区化”优势,在画质、饱和度、对比度等要素上均能达到目前市场高端显示方案所需的显示效果,与此同时,Mini-LED背光显示屏的产品稳定性和成本优势明显。 Mini-LED终端应用场景丰富,在车载显示、电视、笔记本电脑、VR等领域均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其中,车载显示将成为 Mini-LED的重要市场。由于车载显示器对工作温度、工作时长、产品稳定性及可靠性高于消费电子产品,这限制了 OLED屏幕在车载显示市场的开拓,而车用 Mini-LED背光显示器凭借在显示效果、使用寿命和成本上的综合优势,成为车厂高端显示的首选方案。 经综合比较,Mini-LED在对比度、寿命、反应时间、运作温度、功耗等方 面优于 LCD、OLED;在成本、制程等方面优于 Micro LED。根据亿渡数据预测, 2026年 Mini-LED背光显示模组市场空间将达到 1,250亿元。 (2)车载显示成为显示行业下游主战场 显示行业下游应用广泛,主要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电视、 台式显示器等,随着信息技术的加速迭代及智能化趋势的不断推进,显示屏作为 人机交互的界面,其市场规模在下游市场智能化带动下不断扩大,其中,汽车行 业整体发展的新态势更是直接带动了车载液晶显示这一细分领域的蓬勃发展。 汽车行业目前正经历电动化、智能化变革,近年来全球新能源车渗透率不断 提升;车载显示是智能化入口,是智能座舱的重要载体,主要包括液晶仪表盘、 中控屏、抬头显示即 HUD、流媒体后视镜等,以特斯拉、比亚迪为代表的新能 源车企均在车载显示领域进行积极布局,预计全球智能座舱中的中控显示、液晶 仪表、抬头显示、流媒体后视镜合计市场规模将从 2022年的 1,908亿元提升至 2026年的 2,937亿元,对应 CAGR为 11%。目前,中大尺寸多功能可触摸的显 示面板已逐步替代传统的中控系统,成为汽车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的标配。基于全 球汽车市场庞大的市场空间及新能源汽车的持续渗透,车载显示将成为显示行业 下游主战场,车载背光显示模组市场规模将得到快速提升。 图:汽车智能座舱中车载屏幕分布图 (3)大屏化、轻量化已成为下游消费需求趋势 随着汽车智能化程度提升及智能化渗透率提升,汽车智能化进程提速,各大车厂在智能化赛道的竞争加剧,车载显示呈现大屏化、多屏化、轻量化的特点。 大屏化方面,在特斯拉、比亚迪、理想等新能源车企开始采用 15-17英寸的大屏后,车载显示屏大尺寸配置逐渐成为车企潮流。据统计,2024年 1-8月,中控屏尺寸占比方面,15英寸及以上的大屏幕占比为 17%;10至 15英寸的屏幕占比为 68%;而 7至 10英寸的屏幕占比为 15%。大屏化已成为车载显示屏主流,近年来车载大屏占比保持较高增速。
图:多屏智能座舱示例图 轻量化方面,在“双碳”政策及燃油车减排目标下,汽车轻量化发展刻不容缓。汽车重量每降低 100kg,燃油车百公里可以节约 0.5L燃油,在减重 10%与20%的情况下,能效分别提升 3.3%和 5.0%;而采用电驱动的新能源汽车减重对于能耗提升更加显著,电动车减重 10%与 20%的情况下,能效分别提升 6.3%和9.5%。车载显示屏幕作为汽车主要零部件之一,其轻量化成为影响整车轻量化实现的重要环节。目前,汽车轻量化概念在车身制造、汽车结构件方面快速渗透,国内多家上游厂商正积极布局汽车轻量化项目,包括汽车大型一体化项目、汽车轻量化核心零部件项目及核心压铸设备等。 (4)下游客户定制化需求更加突出 随着万物互联带来应用场景多样化,多元化的技术和产品层出不穷,传统规模化的标准产品已难以满足众多用户的不同需求。为满足液晶显示行业下游需求个性化更加突出的发展趋势,液晶显示模组企业和背光显示模组企业需要在接受订单到产品设计、原料采购、样品生产、产品检测、批量生产等环节,更加突出和强调柔性化和及时响应,才能及时满足众多客户对不同规格产品的订单需求。 (三)进入本行业的主要障碍 1、客户认证及客户资源壁垒 背光显示模组是直接影响液晶显示器性能的关键组件,因此知名的液晶显示器生产商以及下游零部件制造商非常重视供应商选择,在对供应商进行严格的考察和全面的认证,确保供应商的研发能力、生产设备、工艺流程、管理水平、产品质量等都能达到认证要求后,才会考虑与其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背光显示模组为液晶显示模组核心器件,成为合格供应商后,若无质量及供应问题,背光显示模组企业会与其下游客户形成高度信任的合作关系。为保证供应稳定,下游客户通常不会轻易更换供应商。因此,背光显示模组行业具有较高的客户认证和客户资源壁垒,新进入企业很难在短期内获得下游大型知名客户的认可。 2、技术壁垒 背光显示模组行业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主要体现在生产工艺、客户定制化、产业新技术储备等方面。 背光显示模组行业生产工艺相对复杂,综合了光学设计、模切、五金冲压、精密模具制作、注塑成型、产品精密组装等多个工艺流程,每个环节的技术水平都会对背光显示模组产品的质量和性能产生直接影响,尤其是车载显示领域,客户一般对使用寿命、产品稳定性、工作环境耐受度等产品性能具有更高要求,企业需要大规模生产的生产经验及与客户共同开发的产品开发经验。 背光显示模组行业呈现针对下游客户的独特要求“定制化”生产的特点,由于下游客户大多为汽车产业链客户,汽车产业目前正在经历“智能化、轻量化、电动化、网联化、共享化”的发展变革,车载显示屏正在朝“大屏化、多屏化、轻量化”方向发展,产业技术更新迭代较快,故需要背光显示模组企业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设计出符合要求的产品,并可以保质保量的大规模及时供货,这对车载背光显示模组企业提出了较高的研发要求。 背光显示模组行业新技术相继出现,其中,Mini-LED背光显示屏凭借“薄膜化、微小化、分区化”优势,在画质、饱和度、对比度等要素上均能达到目前市场高端显示方案所需的显示效果,将成为车载显示未来新技术的主要方案。除此之外,大屏化、曲面屏、异形屏等新技术也在逐渐更替传统技术。这些产业新技术的储备,需要企业不断提升自有研发项目的投入,在不断试错不断改进下,实现新技术的提前储备。 综上,生产工艺、客户定制化、产业新技术储备对背光显示模组企业的技术研发和制程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进而形成了本行业的技术壁垒。 3、规模和产业链壁垒 背光显示模组行业具有典型的规模效应,行业企业在生产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后,固定成本将得到有效分摊,边际生产成本会逐步下降,规模效益逐步显现,从而在产品单位成本上占据优势。其次,企业生产规模越大,对原材料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越强,其原材料品质和交期越能得到保证。下游液晶显示模组企业为了保证供应和品质稳定,同一类器件一般只会选择几家供应商持续供货,这要求供应商须具备一定的生产规模,以保证客户订单能按期完成。此外,由于背光显示模组的研发和制造具备较多的工序,因此行业企业一般需具备较强的光学设计、模切、五金冲压、精密模具制造和注塑成型等整合能力,形成完整的自主一体化产业链,方能做好品质管控、有效降低成本、保证交货期,赢得客户满意、获取利润空间。新进入企业通常销售规模较小,同等技术条件下难以在成本管控上和先入企业竞争。 4、资金壁垒 背光显示模组厂商的生产经营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主要资金投入包括生产厂房建设、专业设备购置、技术研发、购买原材料和流动资金等。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尤其在高端背光显示模组的研发和生产领域,无尘生产车间的建设、先进生产设备的资金投入巨大。新进入企业在业务开展初期体量较小,通常难以获得资金进行大规模设备投资。在流动资金方面,由于本行业交货量大、交货周期短,行业企业必须拥有充足的流动资金保障企业的日常运营。这些特点均决定了新进入厂商必须具备雄厚的资金实力,因此资金因素构成了进入本行业的壁垒。 (四)行业技术水平与特点 公司核心产品为背光显示模组,下游客户主要为液晶显示器生产商以及国内外汽车零部件制造商,产品主要用于车载领域及相机、VR等消费领域。车载液晶显示器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智能座舱的发展和需求迭代,以及整车厂受益于智能座舱带来的车内新增量,车载屏幕作为人机交互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车型差异化的卖点。随着液晶仪表、大尺寸中控、副驾驶娱乐屏和后排娱乐屏等配置的增加,单车内平均屏幕数量也在持续提升。车载液晶显示器市场在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的双重推动下,预计未来几年内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行业发展至今主要呈现以下几种特点: (1)顺应汽车轻量化发展趋势,行业对车载显示屏的轻量化要求相应提升 随着世界各国“碳达峰、碳中和”等减排目标的提出,各个行业都开始进入“减碳进程”。汽车行业因其产业链长辐射面广、碳排放总量增长快、单车碳强度高的特点,已成为全球碳排放管理的重点行业之一。 2020年 10月,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指导,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牵头组织编制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 2.0》,确立了汽车轻量化的发展方向,轻量化已成为汽车行业主要发展趋势之一。随着“汽车轻量化”在行业的渗透率不断提升,车载显示屏作为车身核心部件已成为轻量化优先渗透区域,客户对产品需求也随之升级。 (2)新型显示技术不断升级,对行业内企业的研发、制造能力提出新要求 随着汽车智能化趋势的演进,车载显示领域大屏化、多屏化、曲面屏、异形屏等新模式层出不穷,Mini-LED、Micro-LED等新技术不断涌现,对于行业内企业在新产品和工艺研发、模具开发制造、结构件生产、导光板等精密组件生产、电子器件组立等方面均提出了新的要求。 (五)行业的周期性、季节性以及区域性特点 在行业周期性方面,公司产品下游主要受宏观经济、行业政策、技术发展以及汽车、消费等应用领域供需等因素的影响,例如新能源汽车智能化、大屏化、多屏化带动了产业内对于背光显示模组在大屏、多屏、曲面屏、异形屏上应用需求的大幅提高,进而带动背光显示模组整体产能的释放和结构的升级。此外,行业主要厂商产能规划与供给也会对行业整体发展形成周期性的供需波动。在行业季节性方面,背光显示模组产品一定程度受下游汽车、消费电子消费周期性影响;在行业区域性方面,背光显示模组产品受供应链分布、市场需求、贸易政策和技术发展等因素影响,如东亚地区是全球显示面板和背光技术的主要生产区域。 (六)行业上下游产业关联情况 1、与上游行业的关系 光学膜材、FPC和 LED、塑胶粒、金属材料等是公司主要原材料,上游行业的供应情况、价格变动及产品质量均可能对本行业的经营造成影响。供应方面FPC和 LED组件、中低端光学膜材及胶框类塑胶粒属于充分竞争行业,在国内外具有大量的生产企业,竞争较为激烈,不存在供货渠道单一、产品垄断的情况,背光显示模组企业对原材料的议价能力相对较强;而高端光学膜材由于技术要求较高,目前主要集中在日本、韩国及美国部分企业;导光板类塑胶粒的生产商则集中为日本住友、日本出光和三菱集团等企业,背光显示模组企业对这类原材料的议价能力相对较弱。 2、与下游行业的关系 背光显示模组下游为液晶显示模组企业,液晶显示模组应用广泛,涵盖汽车电子领域(车载显示屏)、消费电子领域(手机、平板电脑等)以及专业显示电子领域(医疗显示仪、工控显示屏等)。液晶显示模组企业为应对市场需求和竞争,对其供应商背光显示模组的产品品质、供应能力、性能稳定性要求较高,一般其选定供应商后会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不会轻易变换。 四、所处行业的竞争情况 (一)行业竞争格局 公司产品主要用于车载显示领域,是同行业可比公司中少有的聚焦于显示模组的生产商,从细分行业上来看,公司受汽车产业链竞争格局的影响较大。 汽车产业链呈现金字塔式的多层级体系,产业分工明确,整车厂商通常向一级供应商采购集成化、系统化的总成产品,一级供应商会向二级供应商采购零部件,而二级供应商再逐级向下级供应商采购,从而形成汽车零部件的供应链条。(未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