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报]卫星化学(002648):2025年半年度报告

时间:2025年08月12日 00:45:48 中财网

原标题:卫星化学:2025年半年度报告

卫星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2025年半年度报告 2025-035 2025年8月12日

第一节 重要提示、目录和释义
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半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公司负责人杨卫东、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郦珺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陈蕴玉声明:保证本半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

所有董事均已出席了审议本次半年报的董事会会议。

本报告中所涉及的未来计划、发展战略等前瞻性描述,不代表公司盈利预测,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的实质承诺,投资者及相关人士均应对此保持足够的风险认识,并且应当理解计划、预测与承诺之间的差异。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公司在本报告第三节之“十、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中详细阐述了可能面对的风险,敬请投资者注意阅读。

公司计划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


目录
第一节 重要提示、目录和释义 .................................................. 2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 7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 10 第四节 公司治理、环境和社会 .................................................. 22 第五节 重要事项 ............................................................. 25 第六节 股份变动及股东情况 .................................................... 30 第七节 债券相关情况 .......................................................... 35 第八节 财务报告 ............................................................. 36 第九节 其他报送数据 .......................................................... 138
备查文件目录
一、载有法定代表人、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签名并盖章的会计报表; 二、载有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监事关于2025年半年度报告的书面确认意见; 三、报告期内在中国证监会指定信息披露载体上公开披露过的所有公司文件的正本及公告的原稿。


释义

释义项释义内容
公司、本公司、卫星、卫星化学卫星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卫星控股公司浙江卫星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茂源投资公司嘉兴茂源投资有限公司
友联化学公司浙江友联化学工业有限公司
平湖石化公司平湖石化有限责任公司
卫星能源公司浙江卫星能源有限公司
卫星新材料公司浙江卫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九宏投资公司嘉兴九宏投资有限公司
星源科技公司嘉兴星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嘉兴山特莱公司嘉兴山特莱投资有限公司
卫星产业发展公司嘉兴卫星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湖北山特莱公司湖北山特莱新材料有限公司
香港泰合公司香港泰合国际有限公司
卫星美国公司SATELLITE CHEMICAL USA CORP.
连云港石化公司连云港石化有限公司
卫星新加坡公司SATELLITE INTERNATIONAL (SINGAPORE) PTE. LTD.
连云港禾城置业公司连云港禾城置业有限公司
卫星新材料研发公司卫星新材料研发有限公司
嘉宏新材料公司江苏嘉宏新材料有限公司
江苏嘉港公司江苏嘉港港务有限公司
海王星公司Neptune Gulf Coast LLC
卫星实业公司浙江卫星化学实业有限公司
卫星寰球公司卫星寰球化学(上海)有限公司
嘉兴卫信物业公司嘉兴卫信物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
连云港卫信物业公司连云港卫信物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
香港伽联公司香港伽联国际有限公司
香港领航公司香港领航国际有限公司
释义项释义内容
连云港中星能源公司连云港中星能源有限公司
中韩科锐公司中韩科锐新材料(江苏)有限公司
嘉兴基地公司在嘉兴科技城的生产装置
平湖基地公司在平湖独山港的生产装置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一、公司简介

股票简称卫星化学股票代码002648
股票上市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  
公司的中文名称卫星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的中文简称(如有)卫星化学  
公司的外文名称(如有)SATELLITE CHEMICAL CO., LTD.  
公司的外文名称缩写(如有)STL  
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杨卫东  
二、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董事会秘书证券事务代表
姓名沈晓炜丁丽萍
联系地址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富强路196号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富强路196号
电话0573-822290960573-82229096
传真0573-822290880573-82229088
电子信箱IR@weixing.com.cnIR@weixing.com.cn
三、其他情况
1、公司联系方式
公司注册地址、公司办公地址及其邮政编码、公司网址、电子信箱等在报告期是否变化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注册地址、公司办公地址及其邮政编码、公司网址、电子信箱等在报告期无变化,具体可参见2024年年报。

2、信息披露及备置地点
信息披露及备置地点在报告期是否变化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披露半年度报告的证券交易所网站和媒体名称及网址,公司半年度报告备置地在报告期无变化,具体可参见2024年
年报。

3、其他有关资料
其他有关资料在报告期是否变更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四、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公司是否需追溯调整或重述以前年度会计数据
□是 ?否

 本报告期上年同期本报告期比上年同期增减
营业收入(元)23,460,063,811.9619,400,396,418.7620.93%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元)2,743,721,360.082,056,106,640.2233.44%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 损益的净利润(元)2,896,000,872.572,234,456,615.7329.61%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元)5,052,341,098.532,115,005,378.54138.88%
基本每股收益(元/股)0.810.6132.79%
稀释每股收益(元/股)0.810.6132.79%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8.61%7.81%0.80%
 本报告期末上年度末本报告期末比上年度末增减
总资产(元)69,296,177,239.5068,305,210,214.961.45%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元)31,114,780,259.6530,285,941,134.142.74%
五、境内外会计准则下会计数据差异
1、同时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2、同时按照境外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按照境外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六、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及金额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项目金额
非流动性资产处置损益(包括已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冲销部分)-1,449,104.31
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与公司正常经营业务密切相关、符合国家政策规定、按照确定的 标准享有、对公司损益产生持续影响的政府补助除外)52,409,649.82
除同公司正常经营业务相关的有效套期保值业务外,非金融企业持有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产 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以及处置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产生的损益-210,668,043.73
除上述各项之外的其他营业外收入和支出-15,587,828.44
减:所得税影响额-23,476,661.48
少数股东权益影响额(税后)460,847.31
合计-152,279,512.49
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项目的具体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不存在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项目的具体情况。


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常性损益
项目的情况说明
□适用 ?不适用
公司不存在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
经常性损益的项目的情形。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2025年上半年,公司在董事会的统一领导下,在卫星“合”文化引领下,以“致力于成为世界一流的化学新材料科
技公司”为愿景,以“管理领先”“技术领先”为工作要求,持续提升组织能力建设,上下同心、攻坚克难,深化成本
管控及灵活调整市场策略,较好地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各项经营任务。有效缓解外部冲击,充分展现了公司在复杂环境下
的持续盈利能力和经营韧性。2025年上半年,公司总资产692.96亿元,同比增长 5.58%;实现营业收入 234.60亿元,
同比增长20.9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7.44亿元,同比增长33.44%。

(一)公司主要业务、产品及用途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轻烃产业链一体化生产企业,率先建立了自主可控的轻烃全球供应链,利用绿色工艺生产功能化
学品、高分子新材料、新能源材料,推行二氧化碳与氢气综合利用,应用领域涵盖航空航天、汽车工业、电子半导体、
医疗健康、营养护理、运动健身、建筑工程、环境治理等国计民生行业,是国家石化行业原料多元化发展的鼓励方向,
是国家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实施方案之一。报告期内,公司通过科技创新与工艺创新,降本增效与产品差异化等措
施取得较好的成绩。

公司持续推进“4R”绿色发展理念,荣获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国家级绿色
工厂、国家重点行业能效“领跑者”企业。报告期内,国际机构 MSCI ESG评级从 B提升至 BBB级,Wind ESG评级从 A
提升至AAA,实现了跨级跃升。

(二)公司业绩的驱动因素
报告期内,公司以“致力于成为世界一流的化学新材料科技公司”为愿景,坚持“化工让生活更美好”的使命,聚
焦功能化学品、高分子新材料、新能源材料、二氧化碳与氢气综合利用等方面持续创新。公司各生产装置保持安全稳定
运行,实现产销平衡,新增产能与市场无缝对接,稳步提升公司的市场份额和行业影响力。

1、创新提升产品品质,布局高端新材料市场
乙烯是石油化工产业的核心,其下游衍生产品占石化产品的 75%以上,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近年来,随
着国民经济水平提高,国内乙烯需求量进一步增长。目前国内人均乙烯消费量较发达国家仍存在较大差距,我国2022年
人均乙烯消费量为44千克/人,同期美国、西欧、日本分别为90千克/人、74千克/人、73千克/人,我国人均乙烯消费
量相对美国等国家而言仍处于低位,未来存在进一步提升空间。2025年上半年,国内聚乙烯消费量达 2260万吨,同比
增长13.7%;乙二醇消费量1357万吨,同比增长10.05%;环氧乙烷消费量288.8万吨,同比增长7.35%;丙烯酸消费量
153万吨,同比增长17.5%。公司主要产品消费量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加的背景下持续提升,是中国化工新材料
市场持续增长的证明。

近年来,行业“低端过剩,高端紧缺”的结构性问题愈发突出。据石化联合会统计,高端专用料自给率仍不足 60%,
高端聚烯烃、聚烯烃弹性体、透析用膜材料等高端产品还长期依赖进口,部分技术制约着我国高端制造业、战略新兴产
业和未来产业的发展,部分关键核心技术仍存在堵点或“卡脖子”问题。

在高端聚烯烃领域,茂金属聚乙烯(mPE)因其优异的拉伸强度、突出的耐穿刺性能以及卓越的加工性能,在高端薄膜
材料市场占据重要地位。这一特性使其完美匹配当前包装行业向减量化(制品减薄)和功能集成化(单一包装膜)发展
的主流趋势。POE则因其优异的韧性和良好的加工性能,在光伏和汽车轻量化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此类高端产品下游
市场广阔,产品单吨售价较普通聚乙烯牌号溢价 30%以上,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但是目前国内仍高度依赖进口。随着
人工智能进程加速与“双碳”目标推进,绿色数据中心建设已成为行业必然趋势。浸没式液冷技术凭借其节能环保、安
全低耗等核心优势,展现出成为未来主流冷却技术的巨大潜力。目前,公司正着力研发基于碳氢化合物的浸没式液冷冷
却液,以科技创新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

上述高端聚乙烯材料有较好的经济效益,技术壁垒极高,高性能催化剂、聚合工艺、共聚单体等技术难点仍是阻碍
高端聚烯烃材料国产化率提升的关键因素。公司已组建了高水平研发团队,提前布局突破“卡脖子”技术难题,加速工
业化装置落地。公司将继续牢牢把握市场机遇,精准满足下游市场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充分发挥先发优势,推动高
端聚烯烃材料的国产化进程。

2、科技创造未来,持续增加研发投入,突破“卡脖子”新材料技术 化工新材料是支撑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基础,是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其中高性能化工材料是全球
化工新材料竞争的关键领域。根据《中国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报告(2024)》,新材料的诞生,往往会催生出一种甚至
多种新兴产业和技术领域。作为新材料的重要组成和生产其他新材料的重要原料,化工新材料近年来备受国内外从业者
的关注和青睐。因此,加大研发投入发展新材料技术不仅可以帮助解决行业“卡脖子”问题,更能帮助公司抢先进入新
兴产业市场,获得先发优势。

催化剂作为化工行业的关键核心技术,被誉为“皇冠上的明珠”,是推动高端化学品及新材料生产的关键要素,其
技术水平直接决定了产业发展的上限。在当前全球化工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转型的背景下,催化剂的创新突破已成为
行业升级的重要驱动力。报告期内,公司高性能催化新材料项目正式落地,未来计划投入30亿元,依托企业技术优势,
打造高性能催化剂产业化落地与高端新材料集群化发展的一体化产研平台。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推进未来研发中心建设,加大引入国内外高端人才,构建世界一流的化学新材料科技公司研发
体系。公司报告期内申请专利122件,获授权专利57件,研发费用达 7.73亿元。公司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突破关键
核心技术,提高产业自主创新能力。通过建立创新平台、加强产学研合作等方式,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提升产业
技术水平,实现公司做大做强。

未来,公司将持续深化技术创新,加速推动高端化、绿色化产业升级。公司将以创新主导发展,发挥全球供应链的
优势,聚焦催化剂、新能源材料、高分子新材料、功能化学品等关键战略材料和前沿新材料领域的科研与产业化,用科
技创造我国化学新材料行业的美好未来,以新质生产力助推全球化工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3、持续强链补链延链,产业链一体化优势显著
在 C2领域,公司现已建成完善的环氧乙烷下游化学品发展矩阵,形成 182万吨乙二醇、50万吨聚醚大单体与表面活性剂、20万吨乙醇胺、15万吨碳酸酯的产能规模,上述产品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其中乙醇胺、聚醚大单体实际产量
分别位居全国第一、第二,市场占有率均超 20%,市场影响力进一步增强。80万吨聚乙烯、40万吨聚苯乙烯根据市场需
求不断推出定制牌号,产品品质提升及产业链一体化优势使得公司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公司聚乙烯出品性能稳定,杂质
含量低,已成为该型牌号的行业标杆;聚苯乙烯产品韧性、耐高温性能进一步增强,已进入家电领域大客户核心供应链;
聚醚大单体使用领先工艺,产品适配性得到提升;乙醇胺凭借纯度高、杂质低的特性,在表面活性剂和气体净化领域获
得广泛认可。

在 C3领域,公司现已建成国内最大,全球第二大的丙烯酸及酯产能。2024年,公司平湖基地新材料新能源一体化项目(年产80万吨多碳醇项目)一次开车成功,打通丙烯下游高附加值利用,并与丙烯酸形成产业链闭环,进一步巩固
卫星丙烯酸产业在市场的影响力。

经过持续“补链、延链、强链”,公司已形成行业领先的一体化产业链,实现了从上游原材料精准调控、中游精益
化生产到下游渠道深度渗透的全链路协同优势。“研-产-销”一体化的业务布局,结合公司“管理领先”“技术领先”

优势,显著增强了供应链抗风险能力,即使在市场需求波动、大宗商品价格震荡等外部压力下,公司仍能依托领先的轻
烃一体化产业链,通过灵活调配资源、优化产能配置和差异化产品策略,维持行业领先的盈利水平,为股东创造穿越周
期的稳健回报。

公司将继续扎实推进各基地新项目建设工作,进一步加快平湖基地与嘉兴基地新建丙烯酸产能的建设,为高吸水性
树脂和高分子乳液升级扩能发展提供原料保障,促进轻烃综合利用高附加值产品的做精做深,实现上游产品向下游高端
产品的拓展。

4、生产工艺优化,挖掘装置潜力,实现降本增效
公司持续通过“老产品新工艺”研发,实现提质增效。利用创新的低温冷量回收系统,每年可节省超30万吨标准煤,
大幅降低碳排放。公司自主研发与创新的高吸水性树脂装置实现满负荷运行,实现打造民族品牌的初衷,成为国内外知
名品牌的供应商;打破固有思维,优化丙烷脱氢制丙烯装置综合单耗,丙烯日产量创历史新高;丙烯酸及酯新装置持续
优化,引领新工艺创新,运行周期创新高,成本行业领先,为装置长周期运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5、加大海外布局,深化国际合作,开拓全球市场
从市场报道了解,当前欧洲、东北亚烯烃行业因装置建成时间早、成本高企、需求乏力导致持续低迷。受多重因素
影响,欧洲石化装置出现关停,多家企业关闭部分老旧装置,2024年 4月以来已有六家欧洲裂解装置关闭,欧洲乙烯总
产能将削减约430万吨/年,约占欧洲乙烯产能20%,为公司产品开拓国际市场创造了条件。

公司成立海外业务板块,集中资源加速拓展海外市场。目前公司丙烯酸及酯、聚醚大单体、乙醇胺、高吸水性树脂
出口量位居国内前列,已经与全球超过 160个国家地区的客户建立合作关系,产品性能获得客户广泛认可,在全球建立
起卫星品牌影响力,未来将继续致力于打造产品卓越,品牌卓著的优秀企业。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以艰苦奋斗为本的文化传承
卫星坚持以“合”为内涵的企业文化,秉持发展实体经济之担当,以振兴民族工业为己任。发扬“真心为企,用心
做事”的企业精神,肩负“化工让生活更美好”的使命,致力于成为世界一流的化学新材料科技公司。未来,卫星将持
续努力成为“管理领先、技术领先、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受社会尊重、让员工自豪”的企业,跻身全球化工前列。

施多项应对策略,同时深入推进内部组织变革,优化流程体系,强化数字化赋能,显著提升了运营效率和抗风险能力。

得益于灵活高效的运营机制和管理领先优势,公司在行业整体承压的背景下,依然保持稳健经营,核心业务实现逆势增
长,充分展现了公司卓越的战略应变能力和组织韧性。

(二)以绿色低碳为首的全产业链布局
公司围绕“致力于成为世界一流的化学新材料科技公司”的愿景,以轻质化原料生产烯烃,并布局下游高端化学新
材料项目,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生产全过程,不断“补链、延链、强链”,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将产业链向高端
化、绿色化迈进。

国家政策持续推动化工行业绿色低碳转型,2023年 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布的《关于促进炼油行业绿色创新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指出,要推动二氧化碳回收利用、支持制氢用氢降碳等任务,助力行业实现绿色发展。

当前行业面临日益严峻的环保要求,化工产品纳入中国碳市场交易的前期工作已正式开始,欧盟的碳边境调节机制(又
称碳关税)也已实施。中国化工行业未来发展将面临碳排放约束趋严、绿色转型加速的双重挑战。

卫星化学以绿色低碳原料打造化学新材料科技公司,现已构建了领先的轻烃一体化产业链,是国家鼓励的绿色低碳
工艺路线。2025年1月1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将乙烷单独增列为本国税目,并降低其进口关税。公司单吨产品能
耗、碳排放均处于行业最优水平,并实现高纯度氢气副产,从源头上减少能源消耗与废弃物的产生,有助于推动行业加
快绿色转型步伐。

公司荣膺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入选国家级绿色工厂名单、国家级绿色供应
链管理企业名单、浙江省共同富裕实践观察点名单,连云港石化获评国家工信部重点行业能效“领跑者”企业。公司将
持续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大力推动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合作,在加快绿色低碳转型中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报告期内,国际机构MSCI ESG评级从B提升至BBB级,Wind ESG评级从A提升至AAA。

(三)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管理体系建设
科技创新是企业进步的不竭动力,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卫星化学构建了以创新为核心的完整的新材料
产业体系,以中央提出的“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战略要求为指引,规划并建设卫星未来研发中心,主动将卫
星的未来产业纳入国家产业布局规划,引领科技进步、带动产业升级、培育新质生产力。公司始终坚持科技创造未来,
通过创新驱动与自主研发,以品质引领行业;通过智慧营销与专业运营,以管理引领市场。公司持续推进校企合作,深
化产学研用融合,先后与浙江大学、同济大学、复旦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大学等建立联合实验室、创新联合体、
项目合作开发、院士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合作平台,构筑“基础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发展”的产学研用全链条
协同创新体系,打造高水平创新型人才队伍,为企业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高能级的平台支撑。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推动未来研发中心项目建设,并落地高性能催化新材料项目,近年将投入研发 100亿元,加大
引入海内外高端人才,构建全球“1+N”化学新材料研发创新平台。卫星化学以创新主导发展,围绕国家关注的领域,发
挥全产业链供应链的优势,聚焦催化剂、新能源材料、高分子新材料、功能化学品等关键战略材料和前沿新材料领域的
科研与产业化。公司将着眼科技自立自强和自主可控,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同时探索机器人、人工智能、半导体等
前沿应用场景,全面实现“技术领先”,用科技创造我国化学新材料的美好未来。

报告期内,公司围绕“管理领先”“技术领先”要求,保持生产装置“安、稳、长、满、优”运行,不断探索挖掘
装置潜力实现提质增效;部分生产装置通过技术创新完成“老产品新工艺”“产品提质”开发,确保现有产能保持行业
领先水平。

(四)以智能化驱动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发展数字化是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公司以5G网络赋能制造,搭建“云上化工厂”。依托“星云”工业
互联网平台,构建企业动态的数据仓库,实现采购、生产、营销、物流的自动化协同。同时,通过 5G+场景建设,构建
起一个集安全环保、应急救援、能效分析、物流跟踪、公共服务等于一体的数字化平台。公司荣获国家级工业互联网试
点示范5G工厂。

智能化是传统化工行业的数字引擎,公司通过人工智能与流程工业深度融合,有助于精准预测市场需求、优化生产
参数,进而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综合运营效率,实现引领化工行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变
革。报告期内,卫星化学旗下连云港石化轻烃一体化智能工厂和嘉宏新材料双氧水智能工厂凭借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卓越
实践与创新成果,成功跻身省级先进级智能工厂行列。

公司将继续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在化工行业的创新场景应用,以产业链的数字化、智能化,深刻构建
数字化转型市场竞争新优势,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引领全行业智能化转型,推动行业和企业管理水平、运营效率和生
产安全水平不断提升。

三、主营业务分析
概述
参见“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相关内容。


主要财务数据同比变动情况
单位:元

 本报告期上年同期同比增减变动原因
营业收入23,460,063,811.9619,400,396,418.7620.93% 
营业成本18,635,949,461.5815,310,121,746.0521.72% 
销售费用58,284,192.8359,234,447.48-1.60% 
管理费用253,849,187.40226,809,631.7911.92% 
财务费用501,459,379.07548,878,255.92-8.64% 
所得税费用422,721,376.41317,242,700.8333.25%主要系本期利润增加 所致
研发投入772,739,242.18794,826,258.15-2.78%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 流量净额5,052,341,098.532,115,005,378.54138.88%主要系本期利润增加 6.9亿,以及经营性应 收项目的减少影响 15.9亿所致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 流量净额-1,516,486,019.88-1,565,230,511.553.11%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 流量净额-3,007,449,027.65-2,539,383,500.14-18.43%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 增加额469,754,656.93-1,950,735,130.87124.08% 

公司报告期利润构成或利润来源发生重大变动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利润构成或利润来源没有发生重大变动。


营业收入构成
单位:元

 本报告期 上年同期 同比增减
 金额占营业收入比重金额占营业收入比重 
营业收入合计23,460,063,811.96100%19,400,396,418.76100%20.93%
分行业     
化学品及新材料行业20,727,595,685.9688.35%18,648,850,461.1496.13%11.15%
其他业务2,732,468,126.0011.65%751,545,957.623.87%263.58%
分产品     
功能化学品12,217,237,255.6452.08%9,247,132,428.8747.66%32.12%
高分子新材料5,244,631,490.3722.36%5,488,020,330.5428.29%-4.43%
新能源材料303,570,367.211.29%356,841,584.321.84%-14.93%
其他业务5,694,624,698.7424.27%4,308,402,075.0322.21%32.17%
分地区     
境内20,198,893,129.6886.10%17,609,557,820.5990.77%14.70%
境外3,261,170,682.2813.90%1,790,838,598.179.23%82.10%

占公司营业收入或营业利润10%以上的行业、产品或地区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营业收入营业成本毛利率营业收入比 上年同期增 减营业成本比 上年同期增 减毛利率比 上年同期 增减
分行业      
化学品及新材料行业20,727,595,685.9616,122,818,336.3922.22%11.15%9.60%1.10%
其他业务2,732,468,126.002,513,131,125.198.03%263.58%319.23%-12.21%
分产品      
功能化学品12,217,237,255.649,783,867,857.2719.92%32.12%27.90%2.64%
高分子新材料5,244,631,490.373,695,128,636.2229.54%-4.43%-5.43%0.74%
新能源材料303,570,367.21237,911,090.1821.63%-14.93%-15.25%0.30%
其他业务5,694,624,698.744,919,041,877.9113.62%32.17%41.66%-5.78%
分地区      
境内20,198,893,129.6815,870,925,010.1421.43%14.70%14.78%-0.05%
境外3,261,170,682.282,765,024,451.4415.21%82.10%86.50%-2.00%

公司主营业务数据统计口径在报告期发生调整的情况下,公司最近1期按报告期末口径调整后的主营业务数据 □适用 ?不适用
四、非主营业务分析
□适用 ?不适用
五、资产及负债状况分析
1、资产构成重大变动情况
单位:元

 本报告期末 上年末 比重增减
 金额占总资产比例金额占总资产比例 
货币资金8,898,959,982.5912.84%8,507,129,007.4112.45%0.39%
应收账款729,526,613.501.05%827,156,419.781.21%-0.16%
存货3,973,205,745.865.73%4,397,583,301.676.44%-0.71%
长期股权投资2,356,432,150.503.40%2,405,098,513.953.52%-0.12%
固定资产25,756,970,844.5137.17%26,966,529,695.0539.48%-2.31%
在建工程3,270,573,824.574.72%2,823,620,514.084.13%0.59%
使用权资产16,697,151,744.5624.10%15,817,014,079.7523.16%0.94%
短期借款858,439,517.281.24%1,410,544,634.772.07%-0.83%
合同负债837,079,858.691.21%971,609,718.021.42%-0.21%
长期借款5,932,530,874.008.56%7,245,838,397.6810.61%-2.05%
租赁负债14,751,485,743.6621.29%14,921,882,047.8921.85%-0.56%
2、主要境外资产情况
□适用 ?不适用
3、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和负债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项目期初数本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计入权益的累计 公允价值变动本期计提的减值
金融资产    
1.交易性金融资产(不含 衍生金融资产)150,000,000.00   
2.衍生金融资产409,120,487.81-173,187,041.54  
金融资产小计559,120,487.81-173,187,041.54  
上述合计559,120,487.81-173,187,041.54  
金融负债1,597,820,286.05-165,181,726.67  
项目本期购买金额本期出售金额其他变动期末数
金融资产    
1.交易性金融资产(不含 衍生金融资产)472,000,000.00150,000,000.00 472,000,000.00
2.衍生金融资产   235,933,446.27
金融资产小计472,000,000.00150,000,000.00 707,933,446.27
上述合计472,000,000.00150,000,000.00 707,933,446.27
金融负债465,220,030.26  1,897,858,589.64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资产计量属性是否发生重大变化
□是 ?否
4、截至报告期末的资产权利受限情况

项目期末   
 账面余额账面价值受限类型受限情况
货币资金53,412,851.8453,412,851.84质押用于开立票据质押的定 期存款、保证金存款
固定资产73,542,418.0267,199,384.50质押用于长期借款抵押
无形资产149,169,788.00135,495,890.89质押用于长期借款抵押
应收款项融资164,061,915.61164,061,915.61质押票据池质押
合计440,186,973.47420,170,042.84  
六、投资状况分析
1、总体情况
□适用 ?不适用
2、报告期内获取的重大的股权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3、报告期内正在进行的重大的非股权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4、金融资产投资
(1) 证券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证券投资。

(2) 衍生品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1) 报告期内以套期保值为目的的衍生品投资
?适用 □不适用
单位:万元

衍生品投资类型初始 投资 金额期初金额本期公允价 值变动损益计入权 益的累 计公允 价值变 动报告期内购入 金额报告期内售 出金额期末金额期末投 资金额 占公司 报告期 末净资 产比例
纸货交易07,390.8-124.180228,702.01160,847.1775,245.642.42%
远期外汇合约0597,785.5-7,201.310838,993.17615,555.49821,223.1826.39%
合计0605,176.3-7,325.4901,067,695.18776,402.66896,468.8228.81%
报告期内套期保值 业务的会计政策、 会计核算具体原 则,以及与上一报 告期相比是否发生 重大变化的说明       
报告期实际损益情 况的说明报告期公司实际投资收益25,719万元。       
套期保值效果的说 明不适用       
衍生品投资资金来 源自有资金       
报告期衍生品持仓 的风险分析及控制 措施说明(包括但 不限于市场风险、 流动性风险、信用 风险、操作风险、 法律风险等)(一)衍生品交易的风险分析 1、市场风险:受期货等衍生品市场相关因素影响,期货价格的波动时间与波动幅度与现货价格并 非完全一致。相关业务在期现损益对冲时,可能获得额外的利润或亏损。在极端情况下,政策风险 或非理性的市场可能出现系统性风险,造成交易损失。2、流动性风险:衍生品业务根据公司规定 权限下达资金调拨和操作指令,如市场价格波动过于激烈,或是在手业务规模过大,均有可能导致 因来不及补充保证金而被强行平仓所产生的损失。3、技术及内控风险:由于商品衍生品业务专业 性较强,复杂程度较高,会存在因无法控制或不可预测的系统、网络、通讯故障等造成交易系统非 正常运行或内部控制方面缺陷而导致意外损失的可能。4、政策及法律风险:因相关法律制度发生 变化或交易对手违反相关法律制度或合同约定,造成合约无法正常执行而给公司带来损失。 (二)控制措施 1、将商品衍生品交易与公司经营业务相匹配,对冲价格波动风险。仅投资与公司生产运营所需原 材料丙烷(LPG)的商品期货品种、纸货品种的衍生品套期保值交易。2、严格控制套期保值的资金 规模,合理计划和使用保证金。公司规定了套期保值方案的设计原则,并规定了套期保值方案的具 体审批权限。公司套期保值业务仅以规避商品价格波动风险为目的,不涉及投机和套利交易,进行       

 套期保值业务的品种仅限于公司生产运营所需原材料丙烷(LPG),其中,套期保值的数量不能超过 实际现货交易的数量,期货持仓量不能超过套期保值的现货量。3、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 司规范运作指引》等有关规定,公司制定了《商品衍生品交易管理制度》,对交易进行管理,可最 大限度避免制度不完善、工作程序不恰当等造成的操作风险。4、设立符合要求的计算机系统及相 关设施,确保交易工作正常开展。当发生故障时,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以减少损失。
已投资衍生品报告 期内市场价格或产 品公允价值变动的 情况,对衍生品公 允价值的分析应披 露具体使用的方法 及相关假设与参数 的设定纸货公允价值根据中银国际期货市场期末报价,远期购汇合约和外汇组合操作合约参考报告期末相 关银行的报价,未确定参数。
涉诉情况(如适 用)不适用
衍生品投资审批董 事会公告披露日期 (如有)2025年03月25日
衍生品投资审批股 东会公告披露日期 (如有)2025年04月15日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化工行业的披露要求 2) 报告期内以投机为目的的衍生品投资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以投机为目的的衍生品投资。

5、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无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七、重大资产和股权出售
1、出售重大资产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未出售重大资产。

2、出售重大股权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八、主要控股参股公司分析
?适用 □不适用
主要子公司及对公司净利润影响达10%以上的参股公司情况
子公司连云港石化公司主要业务为制造业,注册资本为5,600,000,000.00元,总资产、净资产、营业收入、营业利
润、净利润的信息属于商业秘密,已申请免于披露。


报告期内取得和处置子公司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九、公司控制的结构化主体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十、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1、宏观经济波动及产业政策变化的风险
公司的主要产品涉及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宏观经济波动及产业政策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行业开工率、
产品价格、盈利能力等。公司将密切关注经济形势以及市场动向,适时调整公司的经营模式,最大限度减少宏观经济波
动及上下游产业政策变化给公司带来的风险。

2、环境保护及安全生产的风险
环境保护与安全生产是化工企业的生命线。近年来,化工行业环境保护与安全生产问题突出,尤其受国家生态环境
保护要求提高的影响,企业进一步强化自身环境管理水平的压力日益增长。公司在企业文化中明确“安全比利润更重要”

“把环保当成产品来做”的理念,深入抓好公司的安全与环保工作,落实“五位一体”的安全管理体系。公司通过精准
培训提升操作人员与安环人员的职业化和专业化水平;通过提高自动监测系统的应用,减少人为操作造成的事故;通过
生产安环中心组织定期与不定期的全方位巡检,确保环境保护与安全生产无死角。

3、原材料和产品价格及汇率波动的风险
受原油与天然气价格波动的影响,公司原材料和产品价格波动日趋频繁;受全球经济影响,汇率波动加剧,对公司
汇兑损益、外币计价的商品进出口价格、原材料进口价格带来不确定的风险。公司充分发挥产业链一体化的优势,有效
控制成本及推动价格传导,确保在产业链上的利益最大化;通过适当开展商品衍生品套期保值业务,实施基于趋势判断
的战略采购,结合现货与合约的销售模式,对冲相应风险,降低原材料价格波动给公司带来的影响;推进全球化业务战
略,多途径保障原料供应,扩大外币储备,实施针对性的远期外汇套期保值业务,从而减少因汇率波动对公司盈利能力
产生的影响。

十一、市值管理制度和估值提升计划的制定落实情况
公司是否制定了市值管理制度。

?是 □否

公司是否披露了估值提升计划。

□是 ?否

为规范公司市值管理,切实保护公司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提升公司投资价值,根据《中华人民共
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上市公司
监管指引第10号——市值管理》等相关法律、行政法规、规范性文件及《公司章程》的规定,制定了《市值管理制度》。

具体内容详见2025年3月25日披露于巨潮资讯网(www.cninfo.com.cn)的《市值管理制度》。

十二、“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贯彻落实情况
公司是否披露了“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公告。

?是 □否

公司为维护全体股东利益,推动提升公司质量和投资价值,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及公司价值的认可,制
(www.cninfo.com.cn)的《关于推动落实“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的公告》(公告编号:2024-003)和《关于“质(未完)
各版头条